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6:11:45  浏览:95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办字 2001 70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1年6月15日




(2001年6月15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善我省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以利青少年健康成长,决定实施以
在校中小学生为主的“学生饮用奶计划”。为使这项计划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方法所称“学生饮用奶”,是指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定的定点企
业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专供中小学生饮用的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灭菌牛奶。
第三条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坚持统一部署,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
保质量,积极慎重,逐步推广。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各司其职,严格
监管。
第四条 省经贸委、计委、财政厅、畜牧局、农垦局等有关部门对定点鲜奶生
产、加工企业要予以重点支持。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成立省“学生饮用奶计划”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省学生饮用奶
计划的实施。协调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管副秘书长任组长,省经贸委、计委、财政
厅、教育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厅、畜牧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省经贸
委食品处。各市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三章 生产企业
第六条 对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从事学生饮用
奶生产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稳定、优质的鲜奶原料基地,奶牛饲养规范,卫生防疫体系健全;
(二)有符合要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
(三)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四)有必备的检测设备和专职检验人员;
(五)有完善高效的配送和服务系统;
(六)产品质量稳定,未发生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第七条 凡申报从事学生饮用奶生产的企业,必须填写“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
企业申请表”,提供企业有关情况材料,经省“学生饮用奶计划”协调领导小组办
公室组织专家初审,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复审批准。
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的申报认定,按照农业部等四部局联合下发的农垦发〔2
001〕1号文件精神执行。
第八条 学生饮用奶的质量及其标识应执行国家标准GB-5408.2-1
999《灭菌乳》和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采用
符合GB/T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的原奶生产,不得用
复原乳生产。每份奶的单位包装净含量应采用180毫升、200毫升、250毫
升等规格,净含量偏差符合国家规定。在包装命(袋)上印刷统一标志,并注明“不
准在市场销售”字样。学生饮用奶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及规范,按照农业部农垦发〔2
000〕7号文件精神执行。
第九条 定点企业必须依法接受当地卫生、质量监督等部门的重点监督管理。
卫生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产品卫生
和质量不合格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直至责令停产整顿。
第十条 学生饮用奶的价格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使学生饮用奶的价格水平
低于当地市场同类同质产品。
第四章 学校准入与配送
第十一条 “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学校的实施与落实由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
同当地教育部门负责。可先选择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批准加入实施“学生饮用奶
计划”行列,随着奶业发展和学校条件的改善,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第十二条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可按照当地“学生饮用奶计划”
管理机构的安排在定点企业中进行招标,自主选定供奶企业,并签订供货合同,明
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省外“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须经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批准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推荐后,方可参加学校招标。
第十三条 学校要做好学生饮用奶的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适当形
式向师生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学生饮用要坚持学校引导、学生自愿的原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或者向学校配送
不符合国家卫生和质量标准的学生饮用奶造成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除按
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由省经济贸易部门取消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
格,撤销其学生饮用奶标志的使用权,并予以通告。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取得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格,擅自使
用学生饮用奶标志的,由当地卫生和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因学校定购和组织学生饮用非定点企业产品或者管理不善,造成集
体安全卫生事故的,由教育等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
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学生饮用奶计划”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补充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补充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


(1995年4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4月21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和自治区的实际,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 本补充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
第三条 旗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盟行政公署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管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 各单位的妇女工作委员会或者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负责本单位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对被侵害妇女的投诉,有权要求本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部门查处,所在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办理,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苏木乡镇以下妇女组织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五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妇女代表和少数民族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逐步提高,在换届时分配的应选代表名额比例不得低于上届。
第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培养、选拔妇女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要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
各级妇女组织应当积极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妇女干部。
第七条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女职工代表和少数民族女职工代表的比例,在换届时分配的应选代表名额比例不得低于上届。
企业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时,应当确定女职工代表的适当比例。
企业工会的女职工委员会负责人,以妇联团体会员的代表身份,参加本单位的管理机构或者监督机构。
第八条 各民族妇女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保护妇女在家庭、工作场所和社会上不受暴力侵害。
女性公民遭到家庭成员或者其他公民的暴力侵害时,受害者投拆到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时,均应及时受理或者移交有关部门查处,不得推诿。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边远贫困地区、牧区和农村扶持和逐步兴办国有、集体和个体的妇幼保健事业,并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对女性公民给予特殊照顾。
要依法保障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女性儿童少年中途辍学。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制度。
第十二条 女性公民因医疗事故受到损害的,应当追究造成损害的单位或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对女职工进行定期妇科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实施对农村、牧区和街道妇女进行妇科检查。
第十四条 严禁采用B 超等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严禁遗弃女婴。
第十五条 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拒绝录用妇女,不得提高录用妇女的标准。
录用女职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妇女。
第十六条 各单位在机构变动和实行劳动制度改革时,要男女同等对待。
对富余下岗的女职工要与男职工同等对待,给予妥善安置。
第十七条 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依法受到特殊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非法扣发或者降低应当发给的工资、取消应当获得的福利待遇、解除劳动合同、影响晋级晋职评定职称。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救济事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妇女和被遗弃的女婴,由当地民政部门予以妥善安置。
第十九条 各单位在分配住房、出售住房、集资建房和解决职工生活福利待遇时,对女职工要与男职工同等对待。对配偶为现役军人、离婚后抚育未成年子女、丧偶、病残和大龄独身的女职工,应当予以照顾。
第二十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表彰、奖励:
(一)培养、选拔、任用妇女干部成绩显著的;
(二)安置妇女就业成绩显著的;
(三)改善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成绩显著的;
(四)打击拐卖、绑架、残害妇女犯罪或者解救被拐卖妇女成绩显著的;
(五)扫除妇女文盲、保证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成绩显著的;
(六)其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补充规定,使妇女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经济补偿;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补充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4月21日

青岛市征收使用计划外生育费管理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征收使用计划外生育费管理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计划外生育费征收、使用的管理,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计划外生育费(同超计划生育子女费)是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不按计划生育者给予的经济处罚。

第三条 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不按计划生育的人员,均应按本办法征收计划外生育费。

第四条 计划外生育费的征收、使用由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及有关规定负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监督。

第五条 计划外生育费的征收、使用内容,应纳入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人口目标责任书》中进行考核。

第六条 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不按计划生育应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按《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二条(一)项规定的标准征收。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不按计划生育应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人员,在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五区的,按青岛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征收;在其他市(区)的,按所在市(区)规定的标准征收。
计划外生育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决定减免。

第七条 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计划外生育费征收期限,按《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二条(一)项规定执行。
对前款以外不按计划生育人员的计划外生育费,原则上一次征收完毕。当事人一次性缴清确有困难的,征收单位可分期征收,但征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八条 计划外生育费由当事人住所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决定征收。对其中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可委托其所在单位代为征收;该职工调动时,计划外生育费中的未征部分,由调入单位继续代为征收。

第九条 对不按计划生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作出处罚决定,责令其限期缴纳计划外生育费,处罚决定书应送达当事人;对其中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应同时将处罚决定书发送其所在单位。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

第十条 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工作人员,须经所在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青岛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计划外生育费征收证》,凭证从事征收工作。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计划外生育费:
(一)当事人未收到处罚决定书;
(二)征收人员未出示青岛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计划生育费征收证》的;
(三)征收人员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计划外生育费收款收据》的。

第十二条 征收的计划外生育费,用于以下各项支出:
(一)困难地区独生子女保健费补助;
(二)个别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受术者的误工或营养补助;
(三)个别计划生育受术者、节育并发症患者的路费补助;
(四)节育手术费支出补助;
(五)市(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干部培训费支出;
(六)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招用的临时工作人员生活补助及公务费支出;
(七)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补助;
(八)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及只生育二女且已结扎父母的养老保险金补助。

第十三条 计划外生育费征收数额较大的市(区)、应当建立计划生育后备基金,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补充资金。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计划外生育将实行市(区)统一管理,市(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两级核算。

第十五条 计划外生育费原则上由市(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两级分成使用。分成比例为:市(区)为20%,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为80%(含村级开支)。

第十六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征上的计划外生育费应全部上缴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使用计划外生育费应遵循“先缴后用”的原则,在分成指标内由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按季度编报详细用款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查同意,报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审定后,按季(或月)将款拨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乡镇、街道
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必须按审定的用款计划安排使用。
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使用计划外生育费,必须控制在分成指标以内,并按季向同级财政部门报用款计划。

第十八条 计划外生育费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发放奖金或实物。禁止借支、挪用。
使用计划外生育费的审批,单项支出不足二百元的由乡镇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审批;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审批。超过一千元的须经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第十九条 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应配备会计和出纳人员,并按规定设置计划外生育费会计科目,建立收支总帐和明细帐,随时记录和检查计划外生育费的收支及结存情况。

第二十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应每半年向群众张榜公布计划外生育费收支情况。征收部分应按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为单位,公布不按计划生育者的姓名和应缴、已缴计划外生育费的数额;支出部分应按项目公布开支情况。

第二十一条 每年度末,乡镇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应向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报送计划外生育费收支情况;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汇总后连同本级支出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同时报青岛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市(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每年对计划外生育费的征收、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青岛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视具体情况定期组织抽查。

第二十三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予以处罚:
(一)以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为名,出卖计划生育指标的;
(二)伪造、出卖或私自转借征收计划外生育费有关凭证、证件的;
(三)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该征不征、明征暗退或减免计划外生育费的;
(四)扩大计划外生育费开支范围或挪用、挤占、挥霍浪费计划外生育费的;
(五)隐瞒、截留、贪污、私分计划外生育费,尚未构成犯罪的;
(六)其它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1992年5月25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